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巨浪导弹,以及巨浪导弹3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东风和巨浪哪个厉害
- 巨浪武器的历史发展
- 巨浪一号是谁研制的
- 巨浪潜地导弹哪国有
- 中国有哪些成就
- 中国的巨浪-2能否击沉美国的航母
Q1:东风和巨浪哪个厉害
东风是属于空中飞行的,巨浪是属于水里前行的,一种陆基弹道导弹,另一种是潜艇潜射弹道导弹,区别只是这些,厉害跟不厉害取决与弹头的装药属性,如果两者装的都是战略核弹头,那么都厉害,如果装的是常规性弹头,相对于就没有核弹的杀伤性那么恐怖,但同样也很厉害,东风和巨浪是部分伯仲的
Q2:巨浪武器的历史发展
“巨浪”潜射弹道导弹是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卧薪尝胆20余年努力的结果,是广大科研设计人员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七机部于1965年8月组建了第四设计部(简称四部),开始固体战略导弹总体设计的准备工作。中国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从此拉开了序幕。
1967年3月,国防科委正式下达了中程潜地固体导弹的研制任务。要跨越近程单级阶段直接研制两级中程固体导弹,意味着将面临起点高、技术难度大、既无资料和图纸又无仿制样品、缺乏预先研究等许多困难。这对于中国年轻的固体导弹研制队伍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在总体方案论证与设计中,设计人员先后遇到四大难题,包括如何选择导弹水下机动发射技术的试验途径、选择何种发射方式、选定导弹的试验程序和选择弹体、两级动力装置和制导系统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第一个难题,设计人员分析研究了国外研制固体潜地导弹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了一条新的途径,即先用缩比导弹模型在水池内进行发射试验和水筒试验,然后再研制一种能回收的全尺寸模型弹,直接在水下运动的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对第二个难题,设计人员经过反复分析论证,选定了燃气动力、导弹水下冷发射方式。对第三个难题,设计人员决定采用经陆上发射台、陆上发射筒发射试验考核后,直接进行潜艇水下发射的方法,独创出台、筒、艇三步试验程序。对第四个难题,设计人员提出导弹外形除头部与尾罩两级外均为圆柱体,弹头因受长度尺寸和安装核装置的限制选择组合锥形。为承受导弹发射时高温高压燃气的作用力,导弹尾端设计了外形为椭球形的尾罩。考虑到导弹长度受限和气密、水密要求,两级之间采用封闭式热分离方案等。两级固体发动机采用新研制的复合推进剂和低合金高强度钢壳体。
完成总体方案论证后,国防科委在1967年3月明确了导弹核潜艇武器系统研制任务的分工,并要求研制单位按期完成总体及各分系统的方案设计工作。同年10月,海军审定了潜艇和导弹的总体方案,确定了主要战术技术指标。1968年,总体单位向各分系统提出了技术设计要求,导弹研制工作进入了技术攻关和分系统研制试验阶段。1970年1月1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四院四部迁到北京,划归七机部一院建制,同时从一院抽调了几十名技术干部到四部,并任命控制系统专家黄纬禄为潜地导弹总设计师。这些措施极大地增强了潜地导弹的研制力量。
进入技术攻关阶段后,科技人员从分析导弹的水下运动特点入手,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计算和试验工作。他们从水下流体动力、水下弹道和水下载荷等不同的试验目的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水筒、风洞等试验设施,确定缩比模型试验方案;利用试验水池进行缩比模型弹发射等试验,为潜地导弹的研制提供了设计依据,为分析水下发射技术问题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对首批导弹缩比模型进行了数百次研究性试验和发射试验,模拟了一定水深、航速和出筒速度等干扰因素,测得了大量数据,从而形成了水下弹道研究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法。为了摸清模型弹壳体从几十米高空落到海面的结构强度和是否可能影响艇的安全问题,试验人员利用刚刚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把模型弹从桥面上扔下去进行落水冲击试验。
在一大批专家的主持下,相关负责单位和设计人员先后完成了导弹弹头、三轴液浮陀螺稳定平台(简称液浮平台)、弹上计算机和固体发动机等一系列关键部件的设计(单是固体发动机所用的材料就涉及化工、冶金、轻工、机械、兵器、石油等工业部门的55个单位)。导弹弹体结构先后由211厂、307厂负责研制。1976年,一院四部承担了潜地导弹地面设备的研制任务。十家工厂承担了30多项急需设备的试制生产任务,并于1980年二季度及时提供了飞行试验用的全套地面设备。
1977年9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潜地导弹研制被列为国家三项重点任务之一。国防科委和七机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固体导弹研制工作。1979年4月,一院四部划归二院建制,由二院负责潜地导弹的技术抓总和协调工作,并进一步健全了以黄纬禄总设计师为首的技术指挥系统和以程连昌、柴志为首的行政指挥调度系统,形成了统一指挥、型号抓总、专业协作的科技管理体制,加快了整个工程的研制步伐。不久,二级固体发动机连续试车均获成功,导弹控制系统进行厂产品修改设计。
到1980年3月,控制系统及弹上设备的试样生产全部完成。导弹各分系统试样产品出厂后,有关部门分别进行了验收性综合试验。首次控制系统验收性综合试验发现并排除了产生一级发动机喷管抖动的干扰源,为飞行试验消除了一大隐患。在控制、遥测与安全等系统综合试验合格后,1980年5月又组织了导弹各系统正式试样产品全部参加的陆上发射台和陆上发射筒状态的匹配试验。从1981年底到1982年1月,又成功地进行了弹上系统和潜艇装艇设备之间的匹配联试,为即将进行的导弹飞行试验做好了准备。
导弹研制出来后就等着测试和飞行试验了。陆台状态遥测弹于1981年6月17日在华北某导弹试验基地发射成功,这次飞行试验的成功是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陆台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1982年1月7日和4月22日,在华北导弹试验基地进行的两次陆筒发射遥测弹的飞行试验也相继获得成功。在完成了陆上发射台和陆上发射筒的飞行试验后,“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便进入了在潜艇上进行水下发射的飞行试验阶段,以进行最严格的考核。
导弹水下发射试验按照三步走的方案进行,包括在常规动力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在导弹核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和在导弹核潜艇上进行定型试验。担负试验任务的潜艇为一艘031型(G级)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1982年10月7日15时14分,031型潜艇从水下发射了第一枚潜地导弹,导弹发射正常,但点火不久后便失控翻转,最后在空中自毁。导弹总设计师黄纬禄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分析了导弹空中自毁的原因,并对第二枚导弹采取了相应措施。10月12日15时,第二枚导弹从海底破水而出,发射试验取得成功。
接下来就是直接用“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进行发射试验,目的是考察导弹核潜艇满足发射条件的操纵性、潜艇导弹发射系统实时工作的正确性、协调性和可靠性以及发射时核动力装置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实弹试射之前,首先进行了一系列常规动力潜艇水下发射模型弹的试验。这些试验由海军试验基地组织实施,参试单位20多个,动用各类舰船49艘次,直升机3架次,试验从1984年3月8日开始到4月28日结束,在渤海海域共发射了4枚模型弹。结果表明,发射系统设计方案正确,能完成发射任务;潜艇的操纵性能较好,可以满足发射条件;指挥准确,操作熟练。据此,1985年5月,国防科工委和海军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向有关单位下达了导弹核潜艇实施潜地导弹水下实弹发射试验的要求。
1985年9月28日,“夏”级导弹核潜艇首次实施了水下发射,导弹出水后飞行爬高,但不久便在空中翻滚自毁。随后又进行了两枚导弹的发射试验,均未取得成功。这些试验虽未获成功,但证明核潜艇总体和发射动力系统工作正常,并获得了比较完整的数据和资料,对于进一步研究导弹的水下力学环境具有极重要的价值。试验结束后,国防科工委、海军、航天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电子工业部等有关单位召开了一系列故障分析会和专题研讨会。航天工业部还结合分析工作,安排了复现试验任务中出现故障现象的模拟试验、弹上仪器力学环境承受力摸底试验、仪器仓振动试验、尾罩水下分离缩比试验等,基本统一了对故障原因的认识,并对下次定型试验采取了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尽管笼罩着导弹核潜艇首次发射试验失利的阴影,但导弹的定型试验仍如期进行,这是在吸取前次试验经验并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后进行的,是第一次试验的继续和补充。1987年底,国防科工委和海军联合召开了试验工作会议,对这次试验任务作了部署。试验按预先准备、直接准备、发射实施三个阶段以及技术阵地、发射阵地、测控系统及海空勤务保障四条主要战线全面展开。
1988年9月15日,天气晴朗,核潜艇备航备潜完毕等待启锚;在试验指挥所里,各级指挥员已经就位。上午9时整,核潜艇起锚离港,与核潜艇同时编队航渡的还有4艘试验艇。包括担负防险救生、观测水文气象、摄影录像、护航、拖带和打捞任务的30艘舰艇以核潜艇为核心,向试验海域开进。12时30分,“夏”级核潜艇开始下潜,通信浮筏缓缓地在海面飘移。14时整,一枚“巨浪”-1型潜地导弹从核潜艇的发射筒腾起,穿过海水冲出海面,带着桔红色的火焰直插云宵。
安全控制中心大厅内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导弹从海面跃出和飞行的图像。各显示板上显示出表明导弹飞行轨迹和姿态、预示每时每刻的导弹落点和是否在安全控制范围内飞行的各种曲线。“发现目标!”在弹着点海域等候已久的远洋测量船“远望l号”和“远望2号”上的雷达操作手同时向指挥所报告。刹时间,只见一团火球钻出云层,弹头像流星一般急泻而下,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试验获得圆满成功。9月27日,“夏”级导弹核潜艇在水下第二次发射“巨浪”-1型导弹,试验又获得成功。至此,中国首型潜射弹道导弹的定型试验全部结束。
中国从1958年决定开展核潜艇的研究工作,到1988年核潜艇水下发射“巨浪”-1型潜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历时整整30年。如果仅仅计算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时间,从1965年开始到1988年试射成功也有23年之多,真可谓“20年磨一剑,宝剑锋从磨砺出”。“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技术,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导弹核潜艇的国家。
中国“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射成功引起举世关注。当“巨浪”-1型导弹于1982年10月12日首次从031型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水下发射试验成功后,美国《海军学会会报》就评论说,“当中国宣布她从潜艇上发射弹道导弹试验成功时,事情已经变得十分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一支以海洋为基地、具有威慑力量的核大国。”英国《每日电讯》则评论指出,“中国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成功,意味着中国将拥有一支以潜艇为基地的核打击力量,这是任何潜在的袭击者都必须考虑的。”
中国海军“夏”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在1988年9月15日水下发射“巨浪”-1型导弹获得圆满成功,意味着中国的战略导弹可以在任何海域、任何时刻打到世界的任何角落,这再次引起了世界的震惊。美联社评论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表明中国海军起了质的变化,已经拥有发动海上进攻的能力。” 法新社援引一位军事观察家的评论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中国海军已不再是一支只能在近海巡逻的海岸警备队。中国的军事实力有了明显的加强。”
作为中国海军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的“巨浪”-1型为两级固体燃料推进导弹(西方国家为它取的编号为CSS-N-3),其陆基型号是“东风”-21型中程弹道导弹,因此也被称为“岸上巨浪”。“巨浪”-1型导弹全长10.7米,弹径1.4米,弹重14700千克,采用惯性制导,最大射程2000千米,改进后的射程增至2700千米以上。与中国其它的战略导弹不同,“巨浪”-1/“东风”-21导弹使用的是固体推进剂,但只能携带一枚核弹头,爆炸威力为200万到300万吨当量。
通过核潜艇和弹道导弹的研制,中国造就了一支科研、设计、试验、生产核潜艇的专业队伍,推动和促进了一大批新技术、高技术项目的发展,形成了基本配套的核潜艇研究设计中心、试验基地、生产工厂和配套协作网,为研制新一代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巨浪”-1型导弹的不足之处是射程太小,加之当时的“夏”级核潜艇的噪音较大,隐蔽性能较差,所以“巨浪”-1型导弹难以完成全球目标的打击任务。而且这种导弹所携带的弹头数量少,能够打击的目标有限,作战威力不大。因此,当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开始研制时,与之配套的第二代潜射弹道导弹项目也跟着启动,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研制,进入试验和部署阶段。
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为三级推进导弹,尺寸和性能已经接近美国海军的三级固体推进剂多弹头“三叉戟”C-4潜射弹道导弹,远远胜于早期的“巨浪”-1型。既可攻击敌核心重要目标(使用单弹头),也可同时打击多个目标(使用分导式多弹头)。同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巨浪”-1型相比,新型导弹的射程和同时打击目标的数量扩大了数倍,而且采用了高速计算机和复合制导系统后,圆概率误差也大大减小。在2001年夏天进行的三军联合大演习中,该型导弹曾进行了多次试射。
Q3:巨浪一号是谁研制的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奠基人黄纬禄。
巨浪-1弹道导弹(代号:JL-1,北约代号:CSS-N-2/3)是中国第一种使用固体燃料的潜射弹道导弹,装备于092型战略核潜艇。
巨浪-1弹道导弹于1969年开始研制,1982年10月由高尔夫级传统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水下发射成功,1988年9月核潜艇水下发射成功。
巨浪一号总体评价:
巨浪-1弹道导弹是在没有借鉴、没有仿制对象的情况下,完全由自己摸索出来的。
巨浪-1弹道导弹是中国第一型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第一型潜射导弹,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核导弹能力的国家,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
Q4:巨浪潜地导弹哪国有
1、巨浪系列导弹只有中国有。
2、巨浪II这种射程的潜地弹道导弹,在世界上有5个国家有,除了中国,还有英法俄美四国也有同样类型的导弹!
Q5:中国有哪些成就
新中国的成就
1、政治方面的成就:
港澳回归,一雪百年耻辱;
一带一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亚洲投行,由中国主导,打破日本美国控制的亚洲开发银行对亚洲基建方面的垄断。
杭州G20峰会,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
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2、经济方面的成就
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是世界上10万亿俱乐部成员,是日本GDP的2倍。
西气东输,保护环境,扫除雾霾。
南水北调,史无前例。
三峡大坝,世界第一
西藏天路,世界屋脊上的巨龙。
高铁2万公里,占世界6成。
钢铁产量,世界16亿吨,中国占8亿吨。
中国高速公路12万公里,占世界的52%,力压美国占世界第一。
有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
世界第一的三峡大坝
外汇储备N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美国已经太多,所以中国不断减持美元。
其他的例如电脑、电视、冰箱、平板、空调、手机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之类,就根本不用说了。
3、体育方面的成就
北京奥运,世界最好的奥运会,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里约奥运会,中国发挥的不好,才得了金牌前三。
北京奥运,中国是奥运会金牌榜绝对王者。
篮球出现突破——姚明出现了。
刘翔——得了三个金牌然后,忽悠了2届奥运会
男足曾实现历史性突破,闯入2002年韩/日世界杯赛
跳水从梦之队时代到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的金牌第一的超级梦之队
中国横扫世界乒坛
中国女排东山再起,两夺世界冠军,更夺得了里约奥运金牌
女子网球崛起,金花群芳争艳
4、科技方面的成就
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远镜
北斗卫星,世界排名第二位。
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我国是世界第三个把飞行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长征系列火箭,发生成功率、有效载荷都是杠杠的!
长征五号,大火箭,世界仅有中美俄能造。
嫦娥工程,把飞船发射到月球。
天舟货运飞船,为太空站提供补给。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进行试验
两弹一星,国之重器
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计算能力世界第一
天河二号计算机,曾经的第一,现在的第二
量子卫星墨子号,世界独一无二
探索一号深海科考探测器船,探寻水下五千米的秘密
大型客机(C919),世界第三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31次赴南极,踏遍世界五大洋。
巨型战略预警雷达,世界仅有中美俄三国可造,探测距离5000公里
铁基超导,新一代常温超导材料
八光子纠缠态,再次刷新了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记录。
5、军事方面的成就
辽宁航母,大国霸权
东风21D,专打航母的弹道导弹
中华神盾,数量占世界第二
预警飞机,从进口到出口
四代重歼,世界第二个能造四代重型歼击机的国家
大型运输机,战略运输
自造航母,百年梦想终成真
欧洲野牛,落户中国变中国野牛
双体穿浪导弹艇,世界上第一种双体穿浪军用船只
万吨大驱,世界只有2个国家能独自建造万吨神盾舰
战略核潜艇,和平捍卫者
和平方舟,世界唯一的专用医院舰
东风41,只有中国和俄罗斯才有的陆上机动式洲际导弹
机动登陆平台舰,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中国有的半潜式运输舰。
蛟龙600,世界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
巨浪导弹,世界上只有五个国家能水下发射战略导弹
航天测量,航天测量船远望1-7号,海军天眼。
Q6:中国的巨浪-2能否击沉美国的航母
是不能的,做为海基版的核武器巨浪二只能打击陆地上的固定目标,偏差也在几百米,是不能打击移动的航母的,如果用上核弹头还是有可能的。
关于巨浪导弹和巨浪导弹3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巨浪导弹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温度5~17°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巨浪导弹,以及巨浪导弹3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东风和巨浪哪个厉害
- 巨浪武器的历史发展
- 巨浪一号是谁研制的
- 巨浪潜地导弹哪国有
- 中国有哪些成就
- 中国的巨浪-2能否击沉美国的航母
Q1:东风和巨浪哪个厉害
东风是属于空中飞行的,巨浪是属于水里前行的,一种陆基弹道导弹,另一种是潜艇潜射弹道导弹,区别只是这些,厉害跟不厉害取决与弹头的装药属性,如果两者装的都是战略核弹头,那么都厉害,如果装的是常规性弹头,相对于就没有核弹的杀伤性那么恐怖,但同样也很厉害,东风和巨浪是部分伯仲的
Q2:巨浪武器的历史发展
“巨浪”潜射弹道导弹是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卧薪尝胆20余年努力的结果,是广大科研设计人员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七机部于1965年8月组建了第四设计部(简称四部),开始固体战略导弹总体设计的准备工作。中国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从此拉开了序幕。
1967年3月,国防科委正式下达了中程潜地固体导弹的研制任务。要跨越近程单级阶段直接研制两级中程固体导弹,意味着将面临起点高、技术难度大、既无资料和图纸又无仿制样品、缺乏预先研究等许多困难。这对于中国年轻的固体导弹研制队伍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在总体方案论证与设计中,设计人员先后遇到四大难题,包括如何选择导弹水下机动发射技术的试验途径、选择何种发射方式、选定导弹的试验程序和选择弹体、两级动力装置和制导系统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第一个难题,设计人员分析研究了国外研制固体潜地导弹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了一条新的途径,即先用缩比导弹模型在水池内进行发射试验和水筒试验,然后再研制一种能回收的全尺寸模型弹,直接在水下运动的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对第二个难题,设计人员经过反复分析论证,选定了燃气动力、导弹水下冷发射方式。对第三个难题,设计人员决定采用经陆上发射台、陆上发射筒发射试验考核后,直接进行潜艇水下发射的方法,独创出台、筒、艇三步试验程序。对第四个难题,设计人员提出导弹外形除头部与尾罩两级外均为圆柱体,弹头因受长度尺寸和安装核装置的限制选择组合锥形。为承受导弹发射时高温高压燃气的作用力,导弹尾端设计了外形为椭球形的尾罩。考虑到导弹长度受限和气密、水密要求,两级之间采用封闭式热分离方案等。两级固体发动机采用新研制的复合推进剂和低合金高强度钢壳体。
完成总体方案论证后,国防科委在1967年3月明确了导弹核潜艇武器系统研制任务的分工,并要求研制单位按期完成总体及各分系统的方案设计工作。同年10月,海军审定了潜艇和导弹的总体方案,确定了主要战术技术指标。1968年,总体单位向各分系统提出了技术设计要求,导弹研制工作进入了技术攻关和分系统研制试验阶段。1970年1月1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四院四部迁到北京,划归七机部一院建制,同时从一院抽调了几十名技术干部到四部,并任命控制系统专家黄纬禄为潜地导弹总设计师。这些措施极大地增强了潜地导弹的研制力量。
进入技术攻关阶段后,科技人员从分析导弹的水下运动特点入手,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计算和试验工作。他们从水下流体动力、水下弹道和水下载荷等不同的试验目的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水筒、风洞等试验设施,确定缩比模型试验方案;利用试验水池进行缩比模型弹发射等试验,为潜地导弹的研制提供了设计依据,为分析水下发射技术问题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对首批导弹缩比模型进行了数百次研究性试验和发射试验,模拟了一定水深、航速和出筒速度等干扰因素,测得了大量数据,从而形成了水下弹道研究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法。为了摸清模型弹壳体从几十米高空落到海面的结构强度和是否可能影响艇的安全问题,试验人员利用刚刚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把模型弹从桥面上扔下去进行落水冲击试验。
在一大批专家的主持下,相关负责单位和设计人员先后完成了导弹弹头、三轴液浮陀螺稳定平台(简称液浮平台)、弹上计算机和固体发动机等一系列关键部件的设计(单是固体发动机所用的材料就涉及化工、冶金、轻工、机械、兵器、石油等工业部门的55个单位)。导弹弹体结构先后由211厂、307厂负责研制。1976年,一院四部承担了潜地导弹地面设备的研制任务。十家工厂承担了30多项急需设备的试制生产任务,并于1980年二季度及时提供了飞行试验用的全套地面设备。
1977年9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潜地导弹研制被列为国家三项重点任务之一。国防科委和七机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固体导弹研制工作。1979年4月,一院四部划归二院建制,由二院负责潜地导弹的技术抓总和协调工作,并进一步健全了以黄纬禄总设计师为首的技术指挥系统和以程连昌、柴志为首的行政指挥调度系统,形成了统一指挥、型号抓总、专业协作的科技管理体制,加快了整个工程的研制步伐。不久,二级固体发动机连续试车均获成功,导弹控制系统进行厂产品修改设计。
到1980年3月,控制系统及弹上设备的试样生产全部完成。导弹各分系统试样产品出厂后,有关部门分别进行了验收性综合试验。首次控制系统验收性综合试验发现并排除了产生一级发动机喷管抖动的干扰源,为飞行试验消除了一大隐患。在控制、遥测与安全等系统综合试验合格后,1980年5月又组织了导弹各系统正式试样产品全部参加的陆上发射台和陆上发射筒状态的匹配试验。从1981年底到1982年1月,又成功地进行了弹上系统和潜艇装艇设备之间的匹配联试,为即将进行的导弹飞行试验做好了准备。
导弹研制出来后就等着测试和飞行试验了。陆台状态遥测弹于1981年6月17日在华北某导弹试验基地发射成功,这次飞行试验的成功是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陆台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1982年1月7日和4月22日,在华北导弹试验基地进行的两次陆筒发射遥测弹的飞行试验也相继获得成功。在完成了陆上发射台和陆上发射筒的飞行试验后,“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便进入了在潜艇上进行水下发射的飞行试验阶段,以进行最严格的考核。
导弹水下发射试验按照三步走的方案进行,包括在常规动力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在导弹核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和在导弹核潜艇上进行定型试验。担负试验任务的潜艇为一艘031型(G级)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1982年10月7日15时14分,031型潜艇从水下发射了第一枚潜地导弹,导弹发射正常,但点火不久后便失控翻转,最后在空中自毁。导弹总设计师黄纬禄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分析了导弹空中自毁的原因,并对第二枚导弹采取了相应措施。10月12日15时,第二枚导弹从海底破水而出,发射试验取得成功。
接下来就是直接用“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进行发射试验,目的是考察导弹核潜艇满足发射条件的操纵性、潜艇导弹发射系统实时工作的正确性、协调性和可靠性以及发射时核动力装置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实弹试射之前,首先进行了一系列常规动力潜艇水下发射模型弹的试验。这些试验由海军试验基地组织实施,参试单位20多个,动用各类舰船49艘次,直升机3架次,试验从1984年3月8日开始到4月28日结束,在渤海海域共发射了4枚模型弹。结果表明,发射系统设计方案正确,能完成发射任务;潜艇的操纵性能较好,可以满足发射条件;指挥准确,操作熟练。据此,1985年5月,国防科工委和海军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向有关单位下达了导弹核潜艇实施潜地导弹水下实弹发射试验的要求。
1985年9月28日,“夏”级导弹核潜艇首次实施了水下发射,导弹出水后飞行爬高,但不久便在空中翻滚自毁。随后又进行了两枚导弹的发射试验,均未取得成功。这些试验虽未获成功,但证明核潜艇总体和发射动力系统工作正常,并获得了比较完整的数据和资料,对于进一步研究导弹的水下力学环境具有极重要的价值。试验结束后,国防科工委、海军、航天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电子工业部等有关单位召开了一系列故障分析会和专题研讨会。航天工业部还结合分析工作,安排了复现试验任务中出现故障现象的模拟试验、弹上仪器力学环境承受力摸底试验、仪器仓振动试验、尾罩水下分离缩比试验等,基本统一了对故障原因的认识,并对下次定型试验采取了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尽管笼罩着导弹核潜艇首次发射试验失利的阴影,但导弹的定型试验仍如期进行,这是在吸取前次试验经验并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后进行的,是第一次试验的继续和补充。1987年底,国防科工委和海军联合召开了试验工作会议,对这次试验任务作了部署。试验按预先准备、直接准备、发射实施三个阶段以及技术阵地、发射阵地、测控系统及海空勤务保障四条主要战线全面展开。
1988年9月15日,天气晴朗,核潜艇备航备潜完毕等待启锚;在试验指挥所里,各级指挥员已经就位。上午9时整,核潜艇起锚离港,与核潜艇同时编队航渡的还有4艘试验艇。包括担负防险救生、观测水文气象、摄影录像、护航、拖带和打捞任务的30艘舰艇以核潜艇为核心,向试验海域开进。12时30分,“夏”级核潜艇开始下潜,通信浮筏缓缓地在海面飘移。14时整,一枚“巨浪”-1型潜地导弹从核潜艇的发射筒腾起,穿过海水冲出海面,带着桔红色的火焰直插云宵。
安全控制中心大厅内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导弹从海面跃出和飞行的图像。各显示板上显示出表明导弹飞行轨迹和姿态、预示每时每刻的导弹落点和是否在安全控制范围内飞行的各种曲线。“发现目标!”在弹着点海域等候已久的远洋测量船“远望l号”和“远望2号”上的雷达操作手同时向指挥所报告。刹时间,只见一团火球钻出云层,弹头像流星一般急泻而下,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试验获得圆满成功。9月27日,“夏”级导弹核潜艇在水下第二次发射“巨浪”-1型导弹,试验又获得成功。至此,中国首型潜射弹道导弹的定型试验全部结束。
中国从1958年决定开展核潜艇的研究工作,到1988年核潜艇水下发射“巨浪”-1型潜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历时整整30年。如果仅仅计算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时间,从1965年开始到1988年试射成功也有23年之多,真可谓“20年磨一剑,宝剑锋从磨砺出”。“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技术,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导弹核潜艇的国家。
中国“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射成功引起举世关注。当“巨浪”-1型导弹于1982年10月12日首次从031型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水下发射试验成功后,美国《海军学会会报》就评论说,“当中国宣布她从潜艇上发射弹道导弹试验成功时,事情已经变得十分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一支以海洋为基地、具有威慑力量的核大国。”英国《每日电讯》则评论指出,“中国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成功,意味着中国将拥有一支以潜艇为基地的核打击力量,这是任何潜在的袭击者都必须考虑的。”
中国海军“夏”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在1988年9月15日水下发射“巨浪”-1型导弹获得圆满成功,意味着中国的战略导弹可以在任何海域、任何时刻打到世界的任何角落,这再次引起了世界的震惊。美联社评论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表明中国海军起了质的变化,已经拥有发动海上进攻的能力。” 法新社援引一位军事观察家的评论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中国海军已不再是一支只能在近海巡逻的海岸警备队。中国的军事实力有了明显的加强。”
作为中国海军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的“巨浪”-1型为两级固体燃料推进导弹(西方国家为它取的编号为CSS-N-3),其陆基型号是“东风”-21型中程弹道导弹,因此也被称为“岸上巨浪”。“巨浪”-1型导弹全长10.7米,弹径1.4米,弹重14700千克,采用惯性制导,最大射程2000千米,改进后的射程增至2700千米以上。与中国其它的战略导弹不同,“巨浪”-1/“东风”-21导弹使用的是固体推进剂,但只能携带一枚核弹头,爆炸威力为200万到300万吨当量。
通过核潜艇和弹道导弹的研制,中国造就了一支科研、设计、试验、生产核潜艇的专业队伍,推动和促进了一大批新技术、高技术项目的发展,形成了基本配套的核潜艇研究设计中心、试验基地、生产工厂和配套协作网,为研制新一代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巨浪”-1型导弹的不足之处是射程太小,加之当时的“夏”级核潜艇的噪音较大,隐蔽性能较差,所以“巨浪”-1型导弹难以完成全球目标的打击任务。而且这种导弹所携带的弹头数量少,能够打击的目标有限,作战威力不大。因此,当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开始研制时,与之配套的第二代潜射弹道导弹项目也跟着启动,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研制,进入试验和部署阶段。
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为三级推进导弹,尺寸和性能已经接近美国海军的三级固体推进剂多弹头“三叉戟”C-4潜射弹道导弹,远远胜于早期的“巨浪”-1型。既可攻击敌核心重要目标(使用单弹头),也可同时打击多个目标(使用分导式多弹头)。同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巨浪”-1型相比,新型导弹的射程和同时打击目标的数量扩大了数倍,而且采用了高速计算机和复合制导系统后,圆概率误差也大大减小。在2001年夏天进行的三军联合大演习中,该型导弹曾进行了多次试射。
Q3:巨浪一号是谁研制的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奠基人黄纬禄。
巨浪-1弹道导弹(代号:JL-1,北约代号:CSS-N-2/3)是中国第一种使用固体燃料的潜射弹道导弹,装备于092型战略核潜艇。
巨浪-1弹道导弹于1969年开始研制,1982年10月由高尔夫级传统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水下发射成功,1988年9月核潜艇水下发射成功。
巨浪一号总体评价:
巨浪-1弹道导弹是在没有借鉴、没有仿制对象的情况下,完全由自己摸索出来的。
巨浪-1弹道导弹是中国第一型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第一型潜射导弹,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核导弹能力的国家,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
Q4:巨浪潜地导弹哪国有
1、巨浪系列导弹只有中国有。
2、巨浪II这种射程的潜地弹道导弹,在世界上有5个国家有,除了中国,还有英法俄美四国也有同样类型的导弹!
Q5:中国有哪些成就
新中国的成就
1、政治方面的成就:
港澳回归,一雪百年耻辱;
一带一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亚洲投行,由中国主导,打破日本美国控制的亚洲开发银行对亚洲基建方面的垄断。
杭州G20峰会,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
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2、经济方面的成就
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是世界上10万亿俱乐部成员,是日本GDP的2倍。
西气东输,保护环境,扫除雾霾。
南水北调,史无前例。
三峡大坝,世界第一
西藏天路,世界屋脊上的巨龙。
高铁2万公里,占世界6成。
钢铁产量,世界16亿吨,中国占8亿吨。
中国高速公路12万公里,占世界的52%,力压美国占世界第一。
有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
世界第一的三峡大坝
外汇储备N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美国已经太多,所以中国不断减持美元。
其他的例如电脑、电视、冰箱、平板、空调、手机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之类,就根本不用说了。
3、体育方面的成就
北京奥运,世界最好的奥运会,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里约奥运会,中国发挥的不好,才得了金牌前三。
北京奥运,中国是奥运会金牌榜绝对王者。
篮球出现突破——姚明出现了。
刘翔——得了三个金牌然后,忽悠了2届奥运会
男足曾实现历史性突破,闯入2002年韩/日世界杯赛
跳水从梦之队时代到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的金牌第一的超级梦之队
中国横扫世界乒坛
中国女排东山再起,两夺世界冠军,更夺得了里约奥运金牌
女子网球崛起,金花群芳争艳
4、科技方面的成就
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远镜
北斗卫星,世界排名第二位。
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我国是世界第三个把飞行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长征系列火箭,发生成功率、有效载荷都是杠杠的!
长征五号,大火箭,世界仅有中美俄能造。
嫦娥工程,把飞船发射到月球。
天舟货运飞船,为太空站提供补给。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进行试验
两弹一星,国之重器
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计算能力世界第一
天河二号计算机,曾经的第一,现在的第二
量子卫星墨子号,世界独一无二
探索一号深海科考探测器船,探寻水下五千米的秘密
大型客机(C919),世界第三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31次赴南极,踏遍世界五大洋。
巨型战略预警雷达,世界仅有中美俄三国可造,探测距离5000公里
铁基超导,新一代常温超导材料
八光子纠缠态,再次刷新了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记录。
5、军事方面的成就
辽宁航母,大国霸权
东风21D,专打航母的弹道导弹
中华神盾,数量占世界第二
预警飞机,从进口到出口
四代重歼,世界第二个能造四代重型歼击机的国家
大型运输机,战略运输
自造航母,百年梦想终成真
欧洲野牛,落户中国变中国野牛
双体穿浪导弹艇,世界上第一种双体穿浪军用船只
万吨大驱,世界只有2个国家能独自建造万吨神盾舰
战略核潜艇,和平捍卫者
和平方舟,世界唯一的专用医院舰
东风41,只有中国和俄罗斯才有的陆上机动式洲际导弹
机动登陆平台舰,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中国有的半潜式运输舰。
蛟龙600,世界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
巨浪导弹,世界上只有五个国家能水下发射战略导弹
航天测量,航天测量船远望1-7号,海军天眼。
Q6:中国的巨浪-2能否击沉美国的航母
是不能的,做为海基版的核武器巨浪二只能打击陆地上的固定目标,偏差也在几百米,是不能打击移动的航母的,如果用上核弹头还是有可能的。
关于巨浪导弹和巨浪导弹3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巨浪导弹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湿度46%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巨浪导弹,以及巨浪导弹3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内容导航:- 东风和巨浪哪个厉害
- 巨浪武器的历史发展
- 巨浪一号是谁研制的
- 巨浪潜地导弹哪国有
- 中国有哪些成就
- 中国的巨浪-2能否击沉美国的航母
Q1:东风和巨浪哪个厉害
东风是属于空中飞行的,巨浪是属于水里前行的,一种陆基弹道导弹,另一种是潜艇潜射弹道导弹,区别只是这些,厉害跟不厉害取决与弹头的装药属性,如果两者装的都是战略核弹头,那么都厉害,如果装的是常规性弹头,相对于就没有核弹的杀伤性那么恐怖,但同样也很厉害,东风和巨浪是部分伯仲的
Q2:巨浪武器的历史发展
“巨浪”潜射弹道导弹是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卧薪尝胆20余年努力的结果,是广大科研设计人员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七机部于1965年8月组建了第四设计部(简称四部),开始固体战略导弹总体设计的准备工作。中国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从此拉开了序幕。
1967年3月,国防科委正式下达了中程潜地固体导弹的研制任务。要跨越近程单级阶段直接研制两级中程固体导弹,意味着将面临起点高、技术难度大、既无资料和图纸又无仿制样品、缺乏预先研究等许多困难。这对于中国年轻的固体导弹研制队伍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在总体方案论证与设计中,设计人员先后遇到四大难题,包括如何选择导弹水下机动发射技术的试验途径、选择何种发射方式、选定导弹的试验程序和选择弹体、两级动力装置和制导系统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第一个难题,设计人员分析研究了国外研制固体潜地导弹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国国情出发选择了一条新的途径,即先用缩比导弹模型在水池内进行发射试验和水筒试验,然后再研制一种能回收的全尺寸模型弹,直接在水下运动的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对第二个难题,设计人员经过反复分析论证,选定了燃气动力、导弹水下冷发射方式。对第三个难题,设计人员决定采用经陆上发射台、陆上发射筒发射试验考核后,直接进行潜艇水下发射的方法,独创出台、筒、艇三步试验程序。对第四个难题,设计人员提出导弹外形除头部与尾罩两级外均为圆柱体,弹头因受长度尺寸和安装核装置的限制选择组合锥形。为承受导弹发射时高温高压燃气的作用力,导弹尾端设计了外形为椭球形的尾罩。考虑到导弹长度受限和气密、水密要求,两级之间采用封闭式热分离方案等。两级固体发动机采用新研制的复合推进剂和低合金高强度钢壳体。
完成总体方案论证后,国防科委在1967年3月明确了导弹核潜艇武器系统研制任务的分工,并要求研制单位按期完成总体及各分系统的方案设计工作。同年10月,海军审定了潜艇和导弹的总体方案,确定了主要战术技术指标。1968年,总体单位向各分系统提出了技术设计要求,导弹研制工作进入了技术攻关和分系统研制试验阶段。1970年1月1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四院四部迁到北京,划归七机部一院建制,同时从一院抽调了几十名技术干部到四部,并任命控制系统专家黄纬禄为潜地导弹总设计师。这些措施极大地增强了潜地导弹的研制力量。
进入技术攻关阶段后,科技人员从分析导弹的水下运动特点入手,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计算和试验工作。他们从水下流体动力、水下弹道和水下载荷等不同的试验目的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水筒、风洞等试验设施,确定缩比模型试验方案;利用试验水池进行缩比模型弹发射等试验,为潜地导弹的研制提供了设计依据,为分析水下发射技术问题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对首批导弹缩比模型进行了数百次研究性试验和发射试验,模拟了一定水深、航速和出筒速度等干扰因素,测得了大量数据,从而形成了水下弹道研究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法。为了摸清模型弹壳体从几十米高空落到海面的结构强度和是否可能影响艇的安全问题,试验人员利用刚刚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把模型弹从桥面上扔下去进行落水冲击试验。
在一大批专家的主持下,相关负责单位和设计人员先后完成了导弹弹头、三轴液浮陀螺稳定平台(简称液浮平台)、弹上计算机和固体发动机等一系列关键部件的设计(单是固体发动机所用的材料就涉及化工、冶金、轻工、机械、兵器、石油等工业部门的55个单位)。导弹弹体结构先后由211厂、307厂负责研制。1976年,一院四部承担了潜地导弹地面设备的研制任务。十家工厂承担了30多项急需设备的试制生产任务,并于1980年二季度及时提供了飞行试验用的全套地面设备。
1977年9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潜地导弹研制被列为国家三项重点任务之一。国防科委和七机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固体导弹研制工作。1979年4月,一院四部划归二院建制,由二院负责潜地导弹的技术抓总和协调工作,并进一步健全了以黄纬禄总设计师为首的技术指挥系统和以程连昌、柴志为首的行政指挥调度系统,形成了统一指挥、型号抓总、专业协作的科技管理体制,加快了整个工程的研制步伐。不久,二级固体发动机连续试车均获成功,导弹控制系统进行厂产品修改设计。
到1980年3月,控制系统及弹上设备的试样生产全部完成。导弹各分系统试样产品出厂后,有关部门分别进行了验收性综合试验。首次控制系统验收性综合试验发现并排除了产生一级发动机喷管抖动的干扰源,为飞行试验消除了一大隐患。在控制、遥测与安全等系统综合试验合格后,1980年5月又组织了导弹各系统正式试样产品全部参加的陆上发射台和陆上发射筒状态的匹配试验。从1981年底到1982年1月,又成功地进行了弹上系统和潜艇装艇设备之间的匹配联试,为即将进行的导弹飞行试验做好了准备。
导弹研制出来后就等着测试和飞行试验了。陆台状态遥测弹于1981年6月17日在华北某导弹试验基地发射成功,这次飞行试验的成功是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陆台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1982年1月7日和4月22日,在华北导弹试验基地进行的两次陆筒发射遥测弹的飞行试验也相继获得成功。在完成了陆上发射台和陆上发射筒的飞行试验后,“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便进入了在潜艇上进行水下发射的飞行试验阶段,以进行最严格的考核。
导弹水下发射试验按照三步走的方案进行,包括在常规动力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在导弹核潜艇上进行发射试验和在导弹核潜艇上进行定型试验。担负试验任务的潜艇为一艘031型(G级)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1982年10月7日15时14分,031型潜艇从水下发射了第一枚潜地导弹,导弹发射正常,但点火不久后便失控翻转,最后在空中自毁。导弹总设计师黄纬禄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分析了导弹空中自毁的原因,并对第二枚导弹采取了相应措施。10月12日15时,第二枚导弹从海底破水而出,发射试验取得成功。
接下来就是直接用“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进行发射试验,目的是考察导弹核潜艇满足发射条件的操纵性、潜艇导弹发射系统实时工作的正确性、协调性和可靠性以及发射时核动力装置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实弹试射之前,首先进行了一系列常规动力潜艇水下发射模型弹的试验。这些试验由海军试验基地组织实施,参试单位20多个,动用各类舰船49艘次,直升机3架次,试验从1984年3月8日开始到4月28日结束,在渤海海域共发射了4枚模型弹。结果表明,发射系统设计方案正确,能完成发射任务;潜艇的操纵性能较好,可以满足发射条件;指挥准确,操作熟练。据此,1985年5月,国防科工委和海军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向有关单位下达了导弹核潜艇实施潜地导弹水下实弹发射试验的要求。
1985年9月28日,“夏”级导弹核潜艇首次实施了水下发射,导弹出水后飞行爬高,但不久便在空中翻滚自毁。随后又进行了两枚导弹的发射试验,均未取得成功。这些试验虽未获成功,但证明核潜艇总体和发射动力系统工作正常,并获得了比较完整的数据和资料,对于进一步研究导弹的水下力学环境具有极重要的价值。试验结束后,国防科工委、海军、航天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电子工业部等有关单位召开了一系列故障分析会和专题研讨会。航天工业部还结合分析工作,安排了复现试验任务中出现故障现象的模拟试验、弹上仪器力学环境承受力摸底试验、仪器仓振动试验、尾罩水下分离缩比试验等,基本统一了对故障原因的认识,并对下次定型试验采取了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尽管笼罩着导弹核潜艇首次发射试验失利的阴影,但导弹的定型试验仍如期进行,这是在吸取前次试验经验并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后进行的,是第一次试验的继续和补充。1987年底,国防科工委和海军联合召开了试验工作会议,对这次试验任务作了部署。试验按预先准备、直接准备、发射实施三个阶段以及技术阵地、发射阵地、测控系统及海空勤务保障四条主要战线全面展开。
1988年9月15日,天气晴朗,核潜艇备航备潜完毕等待启锚;在试验指挥所里,各级指挥员已经就位。上午9时整,核潜艇起锚离港,与核潜艇同时编队航渡的还有4艘试验艇。包括担负防险救生、观测水文气象、摄影录像、护航、拖带和打捞任务的30艘舰艇以核潜艇为核心,向试验海域开进。12时30分,“夏”级核潜艇开始下潜,通信浮筏缓缓地在海面飘移。14时整,一枚“巨浪”-1型潜地导弹从核潜艇的发射筒腾起,穿过海水冲出海面,带着桔红色的火焰直插云宵。
安全控制中心大厅内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导弹从海面跃出和飞行的图像。各显示板上显示出表明导弹飞行轨迹和姿态、预示每时每刻的导弹落点和是否在安全控制范围内飞行的各种曲线。“发现目标!”在弹着点海域等候已久的远洋测量船“远望l号”和“远望2号”上的雷达操作手同时向指挥所报告。刹时间,只见一团火球钻出云层,弹头像流星一般急泻而下,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试验获得圆满成功。9月27日,“夏”级导弹核潜艇在水下第二次发射“巨浪”-1型导弹,试验又获得成功。至此,中国首型潜射弹道导弹的定型试验全部结束。
中国从1958年决定开展核潜艇的研究工作,到1988年核潜艇水下发射“巨浪”-1型潜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历时整整30年。如果仅仅计算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时间,从1965年开始到1988年试射成功也有23年之多,真可谓“20年磨一剑,宝剑锋从磨砺出”。“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技术,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导弹核潜艇的国家。
中国“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射成功引起举世关注。当“巨浪”-1型导弹于1982年10月12日首次从031型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水下发射试验成功后,美国《海军学会会报》就评论说,“当中国宣布她从潜艇上发射弹道导弹试验成功时,事情已经变得十分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一支以海洋为基地、具有威慑力量的核大国。”英国《每日电讯》则评论指出,“中国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成功,意味着中国将拥有一支以潜艇为基地的核打击力量,这是任何潜在的袭击者都必须考虑的。”
中国海军“夏”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在1988年9月15日水下发射“巨浪”-1型导弹获得圆满成功,意味着中国的战略导弹可以在任何海域、任何时刻打到世界的任何角落,这再次引起了世界的震惊。美联社评论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表明中国海军起了质的变化,已经拥有发动海上进攻的能力。” 法新社援引一位军事观察家的评论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中国海军已不再是一支只能在近海巡逻的海岸警备队。中国的军事实力有了明显的加强。”
作为中国海军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的“巨浪”-1型为两级固体燃料推进导弹(西方国家为它取的编号为CSS-N-3),其陆基型号是“东风”-21型中程弹道导弹,因此也被称为“岸上巨浪”。“巨浪”-1型导弹全长10.7米,弹径1.4米,弹重14700千克,采用惯性制导,最大射程2000千米,改进后的射程增至2700千米以上。与中国其它的战略导弹不同,“巨浪”-1/“东风”-21导弹使用的是固体推进剂,但只能携带一枚核弹头,爆炸威力为200万到300万吨当量。
通过核潜艇和弹道导弹的研制,中国造就了一支科研、设计、试验、生产核潜艇的专业队伍,推动和促进了一大批新技术、高技术项目的发展,形成了基本配套的核潜艇研究设计中心、试验基地、生产工厂和配套协作网,为研制新一代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巨浪”-1型导弹的不足之处是射程太小,加之当时的“夏”级核潜艇的噪音较大,隐蔽性能较差,所以“巨浪”-1型导弹难以完成全球目标的打击任务。而且这种导弹所携带的弹头数量少,能够打击的目标有限,作战威力不大。因此,当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开始研制时,与之配套的第二代潜射弹道导弹项目也跟着启动,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研制,进入试验和部署阶段。
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为三级推进导弹,尺寸和性能已经接近美国海军的三级固体推进剂多弹头“三叉戟”C-4潜射弹道导弹,远远胜于早期的“巨浪”-1型。既可攻击敌核心重要目标(使用单弹头),也可同时打击多个目标(使用分导式多弹头)。同第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巨浪”-1型相比,新型导弹的射程和同时打击目标的数量扩大了数倍,而且采用了高速计算机和复合制导系统后,圆概率误差也大大减小。在2001年夏天进行的三军联合大演习中,该型导弹曾进行了多次试射。
Q3:巨浪一号是谁研制的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奠基人黄纬禄。
巨浪-1弹道导弹(代号:JL-1,北约代号:CSS-N-2/3)是中国第一种使用固体燃料的潜射弹道导弹,装备于092型战略核潜艇。
巨浪-1弹道导弹于1969年开始研制,1982年10月由高尔夫级传统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水下发射成功,1988年9月核潜艇水下发射成功。
巨浪一号总体评价:
巨浪-1弹道导弹是在没有借鉴、没有仿制对象的情况下,完全由自己摸索出来的。
巨浪-1弹道导弹是中国第一型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第一型潜射导弹,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核导弹能力的国家,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
Q4:巨浪潜地导弹哪国有
1、巨浪系列导弹只有中国有。
2、巨浪II这种射程的潜地弹道导弹,在世界上有5个国家有,除了中国,还有英法俄美四国也有同样类型的导弹!
Q5:中国有哪些成就
新中国的成就
1、政治方面的成就:
港澳回归,一雪百年耻辱;
一带一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亚洲投行,由中国主导,打破日本美国控制的亚洲开发银行对亚洲基建方面的垄断。
杭州G20峰会,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
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2、经济方面的成就
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是世界上10万亿俱乐部成员,是日本GDP的2倍。
西气东输,保护环境,扫除雾霾。
南水北调,史无前例。
三峡大坝,世界第一
西藏天路,世界屋脊上的巨龙。
高铁2万公里,占世界6成。
钢铁产量,世界16亿吨,中国占8亿吨。
中国高速公路12万公里,占世界的52%,力压美国占世界第一。
有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
世界第一的三峡大坝
外汇储备N年保持世界第一,中国美国已经太多,所以中国不断减持美元。
其他的例如电脑、电视、冰箱、平板、空调、手机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之类,就根本不用说了。
3、体育方面的成就
北京奥运,世界最好的奥运会,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里约奥运会,中国发挥的不好,才得了金牌前三。
北京奥运,中国是奥运会金牌榜绝对王者。
篮球出现突破——姚明出现了。
刘翔——得了三个金牌然后,忽悠了2届奥运会
男足曾实现历史性突破,闯入2002年韩/日世界杯赛
跳水从梦之队时代到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的金牌第一的超级梦之队
中国横扫世界乒坛
中国女排东山再起,两夺世界冠军,更夺得了里约奥运金牌
女子网球崛起,金花群芳争艳
4、科技方面的成就
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远镜
北斗卫星,世界排名第二位。
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我国是世界第三个把飞行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长征系列火箭,发生成功率、有效载荷都是杠杠的!
长征五号,大火箭,世界仅有中美俄能造。
嫦娥工程,把飞船发射到月球。
天舟货运飞船,为太空站提供补给。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进行试验
两弹一星,国之重器
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计算能力世界第一
天河二号计算机,曾经的第一,现在的第二
量子卫星墨子号,世界独一无二
探索一号深海科考探测器船,探寻水下五千米的秘密
大型客机(C919),世界第三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31次赴南极,踏遍世界五大洋。
巨型战略预警雷达,世界仅有中美俄三国可造,探测距离5000公里
铁基超导,新一代常温超导材料
八光子纠缠态,再次刷新了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记录。
5、军事方面的成就
辽宁航母,大国霸权
东风21D,专打航母的弹道导弹
中华神盾,数量占世界第二
预警飞机,从进口到出口
四代重歼,世界第二个能造四代重型歼击机的国家
大型运输机,战略运输
自造航母,百年梦想终成真
欧洲野牛,落户中国变中国野牛
双体穿浪导弹艇,世界上第一种双体穿浪军用船只
万吨大驱,世界只有2个国家能独自建造万吨神盾舰
战略核潜艇,和平捍卫者
和平方舟,世界唯一的专用医院舰
东风41,只有中国和俄罗斯才有的陆上机动式洲际导弹
机动登陆平台舰,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中国有的半潜式运输舰。
蛟龙600,世界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
巨浪导弹,世界上只有五个国家能水下发射战略导弹
航天测量,航天测量船远望1-7号,海军天眼。
Q6:中国的巨浪-2能否击沉美国的航母
是不能的,做为海基版的核武器巨浪二只能打击陆地上的固定目标,偏差也在几百米,是不能打击移动的航母的,如果用上核弹头还是有可能的。
关于巨浪导弹和巨浪导弹3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查看更多关于巨浪导弹的详细内容...
今日天气详情" target="_blank">紫外线很弱